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篮球资讯

媒体:篮协流程,归化入籍,民队反应淡,国企需领头响应。

直播信号

北京时间5月8日,中国篮协正式宣布了关于归化球员的相关措施,该决定由篮协向各篮球队及地方体育局发布了详细的入籍球员管理办法通知。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新的奥运会周期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男篮面临着人员调整和补充的新挑战。由于李凯尔继续代表男篮效力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寻找新的球员补充力量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目前在CBA联赛中表现出色的外籍球员,开始被视为潜在的归化人选。

然而,从篮协下发的完整文件来看,虽然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但在具体的管理、定义以及合同方面仍存在诸多不明确之处。例如,归化球员的具体管理、是否能够完全等同于本土球员、尤其是外援们最为关心的合同问题,都尚未有明确的指引。如果这些政策不如CBA合同具有吸引力,那么这无疑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

知名媒体人付政浩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在与多家CBA俱乐部老总的交流中,普遍认为当前的归化球员政策过于空洞。篮协将引进、管理归化球员的所有压力都交给了俱乐部,却没有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和具体支持。他强调,篮协应尽快制定并公布入籍球员引进的具体实施细则,这样才能为各方提供明确的指导。

对于国企俱乐部来说,他们或许能够依靠与分管领导的沟通来申请高层次人才引进指标的支持。然而,民营俱乐部在这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他们不仅在入籍政策方面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而且要说服美国球员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经济成本高昂。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民营企业在归化方面确实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付政浩表示,民营俱乐部对这一政策反应平淡,多持观望态度。

付政浩还提到,如果归化成功,这些球员将有权代表地方体育局参加全运会。但问题在于,有多少美国人愿意真正放弃自己的国籍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CBA公司目前的政策也只是允许归化球员的出场时间参照本土球员,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尚无法提供。

总的来说,中国篮协的归化球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未知因素。需要篮协、俱乐部、地方政府以及球员本人共同努力,才能将这一政策落到实处,为中国篮球注入新的活力。

推荐阅读
录像推荐
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

首页

足球

蓝球

录像

新闻